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最近出台了对两家证券公司的行政监管措施。 均涉及IPO业务,其中,安信证券保荐代表人右杰收到提前通知书,擅自大幅删改招股说明书内容,性质恶劣,右杰被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加重处罚,拟认定为不合适人选6个月。
两家证券公司领票
近日,证券监管委员会出台的两项行政监管措施,涉及安信证券和东莞证券。
一是事前告知书,安信证券2021年5月申报的创业板野风药业IPO项目,招股说明书被保荐代表人右杰擅自大幅删除,变更后的招股说明书未经核心部门批准直接报送深交所,该项目于2022年6月撤回。 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认为右杰行为恶劣,拟认定不合适人选6个月,另一保荐代表人王志超和保荐机构安信证券被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分别采取监管谈话措施。
一是涉及东莞证券的行政监管措施。 被罚问题与天威新材料IPO项目有关,该项目于2020年9月申报,2022年1月撤回申请。 曾任东莞证券质量总监潘云松和天威新材料保荐代表人,在咨询检查股东核查时没有回避。 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认为,这种行为存在东莞证券内部控制问题,未能有效实施质量管理和核心机制,内部控制制度不够严格,存在明显漏洞,导致东莞证券采取纠正监管措施,潘云松被监管谈话,负责投行业务的副总裁郜泽民被出具了警示函
深交所监管函显示,天威新材料报告期内,内控管理不规范的情况仍在持续,招募说明书相关信息披露与实际情况不符。 未按照个人卡代为货款押金等不规范情形的审核咨询要求,如实完整披露客户重要人员为发行人及关联方原员工与关联方重复的供应商等。
监管层加强内部控制
监管部门始终要求中介机构勤勉尽责,切实发挥“看门人”作用。 从去年年初开始,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定期组织会议内相关部门派出机构自律组织等依法公布对证券公司投资业务的行政监管措施自律惩戒措施,每季度在投资业务违规处罚信息公示平台集中公示,至今已集中公布上百条监管信息,数量众多
这些被处罚的证券公司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业务不合规管理不善,反映出一些证券公司对相关业务的管控薄弱,内部控制不完善,甚至个别证券公司的投行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人员交叉任职,业务部门人员随意
“事实上,《关于注册制下督促证券公司从事投行业务归位尽责的指导意见》发布后,投资业务执行生态发生积极变化,勤勉尽责成为业界共识。 在当前严格监管全程注册保驾护航的背景下,保荐机构需要提高自身要求,在核心和质量管控上做加法,避免损害行业声誉。 ”田利辉指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