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提供以下信息: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综合指导:在入职机会上,
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综合指南:论入职时机
论归纳的时机
众所周知,应用中的归纳是指使其有条理。一般来说,归纳是通过分类来实现的。为了防止一些粗心的同志忘记归纳和概括的区别,这里我们形象地比较一下同一个问题下的两个答案:
举例:根据给定的数据,总结我国城乡居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现状。
概括而非总结:
1.参加健身活动的人数增加了。2.健身越来越日常化,规律化。3.居民在不同的运动场所健身。4.大多数人健身目的明确,健身意识强。5.体育中心面向全民开放,体育场馆为全民健身提供场地。6.城乡居民健身方式多样化。7.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壮大。8.体育场馆开放率低,开放的体育场馆利用率低。9.社会忽视体育锻炼。10.缺乏体育场馆和设施。1.学校忽视体育锻炼。12.大众健身的科学性存在问题。
诱导后:
成绩:1。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增强,参与度提高,体育健身越来越常规化,健身方式多样化;2.体育场馆对居民健身起到积极作用;3.导师的引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缺点:1。社会对体育锻炼的忽视;2.科学健身有待提高;3.设施少,利用率不高。
显然,总结出来的答案比没有总结出来的答案更清晰。同时也可以看出,归纳相对于普通的概括,难度更大,需要词汇量和分类整合的能力。
那么什么时候需要在概括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总结呢?
第一种:题目直接要求
“分类或归纳”两个词中的任何一个出现在题目或要求中,这个题目就需要分类和归纳。例如:
1.“给定资料3”是F市实施心理健康促进项目的大事记。请对F市所做的工作进行相应的分类总结。要求:分类合理,内容全面。不超过200字。
2.“给定数据1和2”介绍了“智慧城市”的智慧应用。请总结一下。要求:全面准确,角度分类归纳准确;用数字序号分段表示,总计不超过200字。
需要注意的是,不仅概括题或归纳题会有这样的要求,有时对策题或应用文写作题也可能有类似的要求。例如:
第二种:需要分类总结的点太多了。
这时候可以主动分类总结,这样答案会简洁有序,清晰明了,也非常方便阅卷人看卷子。在这里,我建议以七分作为归纳的标准,即在材料中发现七分以上时,可以主动分类总结。
第三种:材料暗示需要分类归纳。
有时候我们并没有发现答案的很多重点,题目也不需要考生分类总结,但是材料中有明显的类别。这时候也要根据材料的提示,对答案进行分类总结。例如:
例:《给定资料5》介绍了汉代王景治理黄河的思想和实践。请总结一下王景之河之后黄河八百年安澜的主要原因。要求:简洁明了;不超过200字。
这个问题不需要分类归纳,只需要概括。但材料中出现了以下描述:
材料:以上主要是从黄河治理工程的角度出发,但根据黄河水文和植物保护专家的研究,
主观原因:治理黄河取得的成就。
客观原因:黄河的地理特征
招聘公告—— 招聘信息
推荐书籍—— 书籍和教材
发表评论